一家D轮独角兽破产
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4-10-17 00:00:48

回想13年前,Ÿnsect承载着“解决人类蛋白需求”的梦想诞生。这是一条异常大胆的超前赛道,却打动了不少风险投资人,一路融资超6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40亿元),还获得“钢铁侠”小罗伯特·唐尼的青睐。然而丰满的理想并未照进现实,成立至今都亏损的Ÿnsect最终透支投资人的信任,黯然倒下。

如此一幕,再次验证了一个朴素道理——依赖融资烧钱,没有造血能力,终究走不长远。2024年,融不到下一轮的阴霾笼罩在大多数独角兽头顶。

融资40亿,昔日明星独角兽倒下

让我们回到故事的起点。

那是2011年,Alexis Angot、Antoine Hubert、Fabrice Berro和Jean-Gabriel Levon 4位充满激情的科学家和环境活动家相聚在一起,讨论着2050年到来时人类的蛋白质摄取和环境生态问题。

最后他们一致认为,随着人类对蛋白营养的需求显著增长,昆虫蛋白将成为解决人类蛋白需求的方案之一。

四人一拍即合,随后成立Ÿnsect,聚焦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昆虫蛋白质生产。Ÿnsect官网显示,公司拥有超40年昆虫养殖经验,专业知识领先全球,旗下创新技术已经带来440多项专利,占据整个行业的50%以上。

一路走来,Ÿnsect留给创投圈深刻印象。公司首次融资发生在2013年,获得法国金融科技加速器Wilco的资金支持。此后融资不断,身后集结一众风投。

自2019年起,Ÿnsect融资加速,C轮先是获得1.25亿美元的融资以及超过2300万美元的补贴,又在次年加码2.24亿美元资金。不仅迎来Astanor Ventures、Upfront Ventures等知名投资机构,香港著名蚝油生产商李锦记旗下爽资本(Happiness Capital)、好莱坞“钢铁侠”小罗伯特·唐尼旗下的足迹联盟(FootPrint Coalition)也参与进来,阵容空前。

去年,公司再次宣布完成1.75亿美元的D轮融资。关于这笔融资,Ÿnsect并未透露太多信息,只有创始人之一的Antoine Hubert曾表示,这笔融资来自老投资者和新投资者。但也有知情人士透露,一些历史投资者并未参与本轮融资。

无论如何,彼时的Ÿnsect仍是无限希望:公司累计融资超过6亿美元,成为备受瞩目的行业独角兽。

那时,Hubert接受记者采访时,憧憬着公司的2030年:“Ÿnsect肯定会在各大洲建立……我们的原料将分发给尽可能多的人,并为可持续地养活人类和动物作出贡献。”

然而一年过去,这家明星独角兽却猝然走到了生命尽头。

谁杀死了它?

回过头来看,结局早有预兆。

时间回到2020年,Ÿnsect曾宣布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——Ÿnfarm。这是一个4.5万平方米的基地,是其当时试验工厂面积的十多倍,可以帮助Ÿnsect将传统的手工昆虫养殖和加工过程全面自动化,每年生产20万吨昆虫蛋白。

谁曾想,这却成为悲剧的起点。当时便有行业人士质疑该决策,认为建造如此大型的基地应有中间步骤的过渡,否则会面临大量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挑战。

正如预料,将C轮融资投入后,工厂却因外部环境带来的能源危机未能准时开业。Ÿnsect随后期待D轮融资能够帮助完成基地的建设,却仍未能满足公司的需求。“我们原本希望筹集更多资金。”Hubert说。

为此,Ÿnsect开启一系列自救计划:

D轮融资时,Ÿnsect同时宣布新战略,关闭2021年收购黄粉虫原料公司Protifarm时获得的荷兰工厂,并与巴黎工厂一同开始裁员,总共解雇了约70名员工,占员工总数的20%。

Ÿnsect还停止在国际项目上的投资,比如一个在墨西哥建设昆虫养殖场的合作项目;与此同时,Ÿnsect试图扩大市场,曾在去年与乐天研发中心签署谅解备忘录,开展联合研究开发昆虫食品,加紧进入亚洲的步伐。

另一边,公司继续寻找融资。但随着全球一级市场资金萎缩,创业公司融资形势愈发严峻。

“我们还有一点时间,但坚持不了两年。”Hubert曾坦言,寻找新资金的过程异常艰难。

投资方态度转变的背后,是Ÿnsect惨淡的财务状况。由于Ÿnfarm的生产刚刚起步,收入极其微薄。截至去年,公司年收入仍低于1000万欧元的门槛,2022年公司账目更是显示亏损接近9000万欧元,一直入不敷出。

在一份声明中,Ÿnsect反思了破产原因:“面对复杂的经济和金融形势,融资渠道干涸,通常流向高增长公司的资金逐渐减少,于是公司决定启动保护程序。”

Ÿnsect不是个例。同为昆虫蛋白先驱的AgriProtein,此前曾获数亿美元融资,也在公司扩张后亏损,从停止运营到被抄底收购、走向破产,不过用了三年;去年末,北美最大的黄粉虫养殖场Beta Hatch也因融资环境不利而关闭,此前业绩远低于预期。

一半海水,一半火焰。另一家昆虫蛋白巨头——Innovafeed,曾在2022年宣布公司获得在未来十年的运营中超过10亿欧元的商业合同,为其带来一笔2.9亿欧元的D轮融资,集结卡塔尔投资局、淡马锡、美国农业巨头ADM一众重磅股东。如今,公司逆势获得喘息。

故事仍在继续。

没有造血能力的独角兽,已经融不到下一轮

自身没有造血能力,财务失衡,融资受阻,无奈倒下……放眼望去,这样的案例正在创投圈不断上演。

随着一级市场资金紧缩,当前融资也许要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困难。最新一例是本周,美国明星造车公司Fisker被法院批准破产,公司巅峰期市值高达80亿美元,曾被誉为“特斯拉杀手”。

但泡沫散去,Fisker交付困难、亏损严重,最终失去投资人信任,退市破产。在它之前,相似的一幕已经发生在威马汽车、Embark、洛兹敦汽车等一众国内外造车公司身上。

无独有偶,今年5月皮肤药物公司Histogen提交破产保护,此前公司融到D轮并通过SPAC上市,风光一时。但由于巨额亏损、融资无门,公司走向末路。放眼望去,基因检测独角兽Invitae和23andme、合成生物Amyris等生物医药独角兽先后倒在了高投入、高风险的研发周期里。

凡此种种,不胜枚举。据研究机构PitchBook报告显示,自2021年以来,有400多家独角兽公司,没有筹集到新一轮资金。

这是全球独角兽共同面临的困境——融不到下一轮。早前美国知名风投家Elad Gil作出预测:2024年将是大量创业公司加速死亡的一年,因为很多没有足够收入的公司上一轮融的钱差不多快花完了。

一个残酷的事实是——当估值泡沫退去,投资人集体反思投资逻辑,变得愈加谨慎务实。那些曾无限风光却没有盈利能力、一味依靠输血的企业,率先被摆上遗弃的桌面。

这一年里,多家头部机构已经要求投后同事集中服务被投企业的融资事宜,尤其是中后期的被投企业。

此时此刻,活下去最重要。